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民進黨的台灣羅盤和中國地圖

一下午兩點,雖然是上班日,淡水水尾活動中心的大會堂仍然擠滿將近三百位民進黨員。基層黨員對蘇貞昌的熱情,並非只因他台北縣長任內的政績優良。最近他遭逢連續挫敗,台北市長選舉輸給國民黨,總統初選敗給黨內後輩,最近黨內元老則說他不是台派、獨派。然而這些都沒有折損他全國性的人氣。多年辛苦的政治工作,最近幾年四處選舉助講,似乎都有了回報。

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邪惡真的「庸常」嗎?

博文先生日前在本報的專欄討論了電影「為愛朗讀」,也討論了漢娜‧鄂蘭「邪惡的庸常性」之概念。用這個概念來理解政治壓迫的參與者,不但過度簡化,而且也不符合歷史事實。不過,林先生的文章卻是卻是一個很好的開始。他所提到的問題,正是台灣在討論轉型正義的時候所一直疏於面對的。

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狂飆的年代?台灣民眾的認同趨勢,1992-2005

      許多人根據問卷調查所得宣稱:台灣人認同在近幾年有極為顯著和快速的成長;台灣認同已經為社會普遍接受,而成為主流的思潮。這樣的宣稱雖然沒有錯誤,卻太過簡單。

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

反動論述和社會科學:台灣威權主義時期的反民主論

治理念和意識型態是政治行動的重要動力。在公共行動中,物質利益的考慮只是行為的動機之一。社會進步、或變動很大程度上是來自理念的擴散和被接受;而政治衝突也經常來自理念的競爭為核心。

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

我們真的在乎正義嗎?

 「轉型正義」已經成為政黨鬥爭的工具,很多人這樣抱怨。事實上,很多重要的社會價值,如清廉、公平、勤政等,都是透過政黨競爭和互相攻擊而得以伸張或保障。這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機制。我們非但無須譴責,反而應該歡迎

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

赫緒曼和他的《反動的修辭》導論

Albert Otto Hirschman
書作者赫緒曼教授是當代最傑出的社會科學家和思想家。他最重要的著作應該是《叛離、抗議、與忠誠》。該書早就成為社會科學的現代經典,啟發許多不同的學科;書名也成為社會科學的術語。和赫緒曼大多數的著作一樣,該書簡明易懂、輕薄短小;可是卻承載極重的想像力和洞察力。

仍然在為人權園區請命

景美人權文化園區仁愛樓

你從開普敦的港口登上渡輪那一刻,你的心開始跳躍。你即將造訪的不只是一個監獄,也是展現人類追求正義可以如何堅毅的場所。它的正式名稱是「羅本島監獄」,南非的反抗運動則稱之為「羅本島大學」。

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
美麗的記憶與遺忘


天是美麗島事件三十週年。它是台灣現代政治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;或許也是四十五歲以上的民眾,最重要的共同記憶。那是一個興奮中交雜著恐懼,期待中混合著猶疑的年代。如今我們知道,那是台灣民主的胎動。

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

道德力量的奇蹟 ─ 屠圖主教的和解精神

典女星麗芙鄔曼提過一位黎巴嫩男孩的故事。在飽受內戰摧殘之後,男孩被問到應不應該報復。小男孩說,「應該。」可是怎麼報復呢?他說,「報復就是把壞人變成好人。」一九八四年諾貝爾基金會主席在頒發和平獎給屠圖主教的時候,用這個故事說明屠圖主教一生反種族隔離的基本精神。

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

服從權威是邪惡的根源嗎

加害者做法律的起訴或道德的控訴,是轉型正義的主要任務之一。這項任務的前置工作是對加害者及加害行為做完整和深入的理解。每一個國家的威權歷史和威權情境都不盡相同,對加害者的態度因此也必然有所差異。不論台灣是否對加害者做法律或道德的追訴,對邪惡行為的反省都是必要的工作。

英雄的聖經,政治家的教科書 ─ 閱讀普魯塔克

麗‧雪萊的科學怪人在獲得新的生命之後,空白的心靈也必須填充。 作者給科學怪人指定三本教科書,讓他認識人類的文明、並接受文明的教化:歌德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、彌爾頓《失樂園》、和普魯塔克的《希臘羅馬英豪列傳》(Plutarch, Lives)。 在小說中,科學怪人告訴他的創造者法蘭肯斯坦,「擁有這些寶藏給我極端的快樂…我實在無法告訴你這些書對我產生多大的影響。」《少年維特》教給他,人類感情可以超乎他想像的神聖。而普魯塔克的作品則有完全不同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