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民進黨的台灣羅盤和中國地圖

一下午兩點,雖然是上班日,淡水水尾活動中心的大會堂仍然擠滿將近三百位民進黨員。基層黨員對蘇貞昌的熱情,並非只因他台北縣長任內的政績優良。最近他遭逢連續挫敗,台北市長選舉輸給國民黨,總統初選敗給黨內後輩,最近黨內元老則說他不是台派、獨派。然而這些都沒有折損他全國性的人氣。多年辛苦的政治工作,最近幾年四處選舉助講,似乎都有了回報。
  蘇貞昌接續的二十分鐘演說,依舊結構工整、節奏有序,就像他的人、和他的助理們:訓練有素、紀律嚴謹、有禮有節,產自同一個方方正正的模子。蘇貞昌這天的演說雖然無懈可擊,卻沒有提到民進黨目前最重大的挑戰:在新局勢下如何處理和中國的關係?淡水的基層黨員或許也沒有這樣的需求。然而這卻是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議題。民進黨的變或不變,都會相當程度地影響台灣的未來。
  上次總統大選充分顯示兩岸關係的重要性。「九二共識」成為選戰後期國民黨攻擊的重要陣線;企業家也依序上陣表態,對民進黨的壓力排山倒海。民進黨敗選之後,黨內聲音紛雜。有人不同意九二共識是敗選的主因。有人則認為「要拜媽祖,也要顧腹肚」:為了經濟,應該修改黨的基本價值和信念。而社會的主流意見則傾向於認為:民進黨不調整基本立場,將永遠無法執政。這種論點是否正確,未來才能知曉。不过,政治情境並非永遠不變;政治策略也有甚大的想像空間。重要的是,在中台關係產生巨變的情境下,民進黨未來的領袖如何理解現在、如何想像未來和中國的關係?
  蘇貞昌應該是目前最可能當選黨主席的人。淡水演講的第二天,他在「超越基金會」的辦公室和我談到他對兩岸關係的見解。基金會在南京東路上,一百二十坪的空間裝潢精美,擁有近二十位專職人員;反映他豐富的資源和充沛的人脈。
  蘇貞昌並不認為九二共識是民進黨上次總統敗選的主要因素。九二共識、企業家的宣傳之所以能發生作用,主要是因為我們「沒有處理好,而不是因為我們拒絕接受它」。因為民進黨平時給人家「逢中必反」的僵硬刻板印象,所以國民黨的攻擊和企業家的宣傳才會奏效。結果,我們只好「選舉到了才概括承受」,人家怎麼會相信?我們的作法「剛好和中國相反。中國平時和你密切來往,對你很好。選舉的時候再打你一個耳光」。
  因此,在蘇貞昌看來,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承認九二共識。民進黨絕對不能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。主權獨立、民主自由是台灣的基本價值。何況,即使向國民黨靠攏,也不一定能贏得選舉。「如果要承認一個中國,馬英九跑得比你快。人家會要那個正版,何必要你這個山寨版?」所以,「信仰絕對不能放棄,可是態度和方法一定要改變。」
  至於應如何改進?蘇貞昌重複參選聲明中的對策:「積極自信的與中國交往互動,讓中國完整的了解台灣,民進黨更要了解中國」,「用對話代替對抗,用互動追求互利互惠,促成共存共榮」。這樣的主張幾乎沒有人會反對。可是,不改變台灣獨立的基本立場,光只是改變態度,積極和自信地和中國交往,是否足以安撫中國強烈的民族主義?這不是科學問題,而是政治操作的藝術,將來才能證明。
  即使民進黨用「態度」說服了選民,重新取得政權,可是仍然保持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「立場」,中國會不會打擊民進黨政府?中國的打擊對台灣經濟會不會帶來災難?台灣能否承受?這是許多選民最大的擔憂。蘇貞昌並不排除這個可能性;不過,他也有充分的信心。「不論中國會如何打擊,我們都要有以待之。我們仍要保持善意,不是要與其為敵。但無論如何,民進黨要保持我們的價值與信念。」這樣的說法是否足以消解選民的憂慮?這也不是科學問題,而是政治操作的藝術,將來才能證明。不过,蘇貞昌似乎相當樂觀。
  蘇煥智對中國問題的認知,和蘇貞昌相去不遠。在所有候選人中蘇煥智最年輕。「世代交替」的口號最近在年輕的政治人物中頗受歡迎。不過,年輕能帶來何種美妙的政治後果,仍然缺乏任何論述和驗證。蘇煥智就讀台大法律系的時候參與黨外運動,成為第一代的「黨外學生」。隨著政治環境的改變,許多黨外學生、黨外青年也成為專業政治人物。
  他們似乎有一個共同特徵:雖然從政多年,也曾經擁有重要職位,不過卻仍保持素樸、真實的個性。陳忠信、田秋堇、范巽綠、劉世芳、陳菊、李逸洋、邱義仁等莫不如此。對他們而言,在民主時代從政和在威權時代反國民黨,似乎是同一件工作。蘇煥智當過三屆立法委員、兩屆台南縣長。從他身上、從他和助理的應對,你不會感受到一般資深政治人物所散發的令人想迅速逃離的味道。
  為了這次選舉,蘇煥智在忠孝東路租了一間四十坪的房子作為總部。辦公室陳設簡單,折疊鐵椅和角鋼書桌,有如大學的學生社團辦公室。六位專職競選助理中,有四位是臨時性質。蘇煥智在總部中,無限興奮地談論他要如何讓民進黨重新執政。訪談即將結束的時候,或許終於發現我鼻頭上的汗珠,才終於請助理開了冷氣。
  如何讓民進黨重新執政?蘇煥智不能靠選舉路線,而是要靠「新公民運動」。他的想法似乎以他在台南縣的施政經驗為基礎。他曾經在台南縣設立279個「村里關懷中心」,以很少的經費、動員當地的義工從事老人照顧。未來民進黨的地方黨部也要成立弱勢關懷中心。中央黨部則要推動319個鄉鎮的社區營造,推動文創產業,推動傳統產業升級,甚至要推動中小企業南向佈局。蘇煥智的民進黨似乎無所不能。
  中小企業南向佈局是蘇煥智面對中國問題的解決方式。李登輝二十年前試過一次,無疾而終。不過現在時機不同,因為中國投資環境開始惡化,蘇煥智這樣認為。所以,「民進黨要出面整合業者的困境和需求,研擬配政策」,督促政府協助台商前往佈局。這是壺底抽薪之計,從根本解決中國問題。
  因此,如果民進黨能推動「新公民運動」,則不接受九二共識還是可以贏得政權。也和蘇貞昌一樣,台灣獨立是台灣人的基本價值,絕對不可以放棄。而且,「如果接受了一個中國原則,民進黨馬上崩盤。台聯將取而代之。」蘇煥智這樣認為。改革最大的困難是:沒有爭取到新的支持者,就先失去原有的支持者。蘇貞昌和蘇煥智都提到了這個「馬基亞維利難題」。
  不過,許信良並不這樣認為。他反而認為,九二共識是民進黨唯一的的「防線上的缺口」。這個缺口讓民進黨永遠不可能執政。如果這個缺口擋住了,其他條件都勝過國民黨的民進黨,贏得政權的機會非常大。當然,候選人必須是蔡英文。
  在所有的主席候選人中,許信良和黨外運動的淵源最深,可是也最不被民進黨員所認同。他競選桃園縣長的時候聲勢浩大,國民黨為了不讓他當選而作票,結果發生「中壢事件」,憤怒的民眾燒掉警察局和警車被。國民黨派遣荷槍實彈的軍隊進入中壢市,卻又立即撤出。這是台灣政治重要的分水嶺,國民黨原本看似難以動搖的權威從此逐漸崩解。也導致了同時競選省議員的二十多位黨外人士高票當選;這是新一代「黨外運動」的開始。
  當時黨外運動的領導人當中,許信良知識最廣,氣魄最大,也最為青年學生所仰慕。他腳穿馬靴,腰繫牛仔皮帶。可以和大學生談西歐學生運動、東歐革命,論台灣社會力,直到天亮毫不疲倦。有一度風聲鶴唳,傳出國民黨要開始抓人,許多領導人避之唯恐不急,許信良卻放話:「有危險的人,都到我家來住。」余登發被逮捕之後,黨外策劃在高雄橋頭發動戒嚴中的第一次抗議示威。前一天晚上,大家在準備布條標語的時候,南警司令光臨,企圖制止他們。警備總部是威權時代最令人恐怖的機構。許多人惶惶不安,許信良卻挺身而出,當面對司令說:「你回去。你的官階還不夠高。」
  在他的「新興民族基金會」辦公室,聽他談論民進黨的中國對策,我又回到三十年多前學生時代聆聽他高談闊論的深夜。同樣無法被倦容掩蓋的亢奮,同樣的大視野,不过也同樣的超出現實的時代。不過這次,我有新的發現。在訪談結束吃便當的時候,他提到了對兒子的虧欠。我第一次意識到,許信良也是一個父親。
  所有和他同輩的民主運動領導人都已經退隱,只有許信良還在奮戰。不过,這也許是他的最後一戰。他從小立志當總統,可是最後一戰的主要訴求卻是為別人選總統掃除障礙。想到這點,我有一點感傷。而且,這最後一戰勝利的機會也不高。可是你也不得不佩服他強靭的生命力。許信良說,「這是我的命。我喜歡讀孫子兵法。孫子說,不可以打不會贏的戰役。可是我一生都在打不會贏的戰爭。」他從黨外時期的顛峰走到目前的情境,只是因為命運嗎?還是有其他的因素?
  為什麼下次選舉非蔡英文不可?因為環顧現今的民進黨,只有蔡英文學者、溫和的形象和政治經歷,有能力吸引「經濟選民」的支持。根據許信良對前幾次總統大選的分析,如果能爭取到部分經濟選民,民進黨就可以贏得選舉。「只要四十萬就夠了。」前提是,民進黨必須調整它的立場。
  而且,蔡英文上次大選的時候已經跨出了一大步。她不只宣布要「概括承受ECFA」,甚至說出「台灣就是中華民國,中華民國就是台灣。」許信良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接下來的工作,是在這個基礎上往前走,往前論述讓黨員接受。「民主時代的領導就是論述,用論述來說服別人。」這並沒有錯,不久之前我們才從歐巴馬的選舉看到論述所發揮的強大力量。不过,政治領導不只是論述而已。許信良今天的情境或許正是因為他長於論述,而且只看到論述,卻忽略了政治領導人必備的其他條件。
  他要為蔡英文掃除的障礙,就是調整民進黨的立場以做為總統候選人的依靠。他說,如果承認了台灣就是中華民國,那麼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,我們不是也應該接受一個中國嗎?「如果不尊重這個憲政體制,要推翻它,又要參加它的總統的選舉,那就是公然欺騙。民進黨有必要把邏輯弄清楚。」許信良不可能不知道,政治變革不是根據法理。他只是蔡英文說過的話加以延伸,試圖說服民進黨。
  可是民進黨和支持者的基本價值和信念是獨立。他們會接受此種論述嗎?許信良的分析非常獨特。他相信,民進黨的支持者不是因為台獨黨綱而支持民進黨,而是因為民進黨更能保護台灣的利益。「台灣獨立是形式上的價值,還是事實上的主權獨立?」「主權獨立只會被力量改變,不會被陳述改變。」難道我們現在不是主權獨立嗎?國民黨接受九二共識有危害到台灣事實的獨立嗎?許信良這樣問。
  更何況,許信良繼續激昂地質疑,如果「因為一些形式上的條文,讓你永遠不能執政,對你想保護的價值(獨立和主權)是有利還是不利呢?」「個人信仰可以在意形式,可是成為政黨主張,就有政治後果。政治後果可能反而不利於你想保護的價值。這個問題應該是利害的評估,而不是價值的取捨。」懷著這個獨特理念,許信良要幫助蔡英文調整民進黨的立場,讓她贏得下次的總統大選。「因為讓民進黨執政,是我一生的任務。」許信良這樣宣稱。可是蔡英文會同意他的理念嗎?
  如果我們聽聽另一位黨主席候選人吳榮義的想法,更會覺得許信良真是民進黨內的獨行者。吳榮義和前任黨主席蔡英文有些類似;都是學者出身,外表溫文儒雅。訪問吳榮義那天,也順便參加了他的記者會;我的感覺卻像在上課。不少時間花在解釋匯率的問題。而在說明為何應該特赦陳水扁的時候,也完全沒有政治語言,只是平和地陳述陳水扁對興建高鐵、及台灣認同提升的貢獻。
  很多人擔心,這樣的學者黨主席如何統帥民進黨內的群豪?不过,如果蔡英文做得到,吳榮義應該沒有理由做不到。何況從他的政見看來,他不會對民進黨的路線作激烈的變動。
  其實和蔡英文不同的是,歐洲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六0年代,吳榮義在比利時魯汶大學讀書。他和盧修一、何康美一起創立歐洲第一個台灣同鄉會,並且刻鋼板出版「鄉訊」。因為吳榮義領雙份獎學金,房子寬敞,成為同鄉的週末聚會所。盧修一因為撰寫關於台灣共產黨的博士論文,和史明有所接觸,回國後被逮捕入監獄。何康美則留在歐洲出版「台灣公報」,是歐洲同鄉和媒體記者獲得黨外運動資訊的重要來源。
  吳榮義目前是「新台灣智庫」的董事長。智庫由辜寬敏捐助成立,它的五星級辦公室在民間社團中顯得非常突出。1973年回國之後,吳榮義在中興大學經濟系執教,專攻經濟政策。劉泰英被李登輝任命接掌國民黨財務委員會,離開「台灣經濟研究院」之後,吳榮義接任董事長。在民進黨執政時期,他參與經濟政策的討論和建議。後來應謝長廷之邀,擔任行政院副院長。之後,又擔任台灣證券交易公司董事長。因此他對經濟學理和實務都不陌生。本來打算退休的他,去年陪辜寬敏走了兩百多個鄉鎮之後,發現基層黨員對民進黨非常失望。在辜寬敏的鼓勵下,他要發動「二次創黨運動」,「重新找回無私無我、並肩作戰的創黨精神。」
  基於他長久的信念,吳榮義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。「黨綱寫得很清楚,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。我們要和中國平等往來,怎麼可以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?」「台灣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其實貢獻很大,中國應該感謝才對。台商也要有信心。」吳榮義甚至也不同意ECFA。「可是既然已經簽了,以後如果執政,有必要仔細地逐條來評估對台灣有利還是不利。我們不可以概括承受。」
  可是如果中國拒絕和民進黨的政府往來,甚至干擾兩岸的經濟活動呢?「那它自己也會倒。經濟上它沒有這個能力。影響太大了,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。它頂多只是恐嚇而已。」所以我們要仔細地向選民說清楚,叫他們不要怕。「何況中國是一個大國,大國更要遵守國際的遊戲規則,也要負國際責任。」「而且,它自己內部的問題一大堆。」
所以,針對九二共識,民進黨的立場「不是不太需要調整,是根本不需要調整。」經濟學者如是說。
  從幾位黨主席候選人的理念看來,未來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未來不會有所變動。可能當選的人不可能改變民進黨的立場。可能改變民進黨立場的人不太可能當選。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?端看你對未來如何評估。
(雜誌編輯更改為:民進黨的台灣牌和中國牌)- 《財訊雙週刊》No. 397 (2012/4/26):32-36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